產品 | 提前預定時間 | 取消政策 | 原價 | 優惠價 |
---|
產品 | 提前預定時間 | 取消政策 | 原價 | 優惠價 |
---|
臥龍自然保護區 —— 熊貓的故鄉,位于四姑娘山東麓的皮條溝兩岸。皮條溝又名臥龍溝,溝內河流稱皮條河,水流湍急,一瀉千里,匯入綿江后經岷江流入長江。河流兩岸,峽峰對峙。河中巖石高達三四米,矗立江心,經傾瀉的河水撞擊激起朵朵浪花,猶如碎玉飛瓊,景色十分雄偉壯觀。
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四川省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復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橫跨臥龍、耿達兩鄉,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62公里,總面積約7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及大熊貓等珍稀動物。1980年加入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資源特別行政區。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創建于1963年,當時面積2萬公頃,1975年,面積擴大到20萬公頃,是我國建立最早、棲息地面積最大、以保護大熊貓及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7月世界遺產大會批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最重要的核心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
中國政府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援助下建立的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中,臥龍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一個。1978年,保護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中外科學家采用無線電跟蹤等手段,對大熊貓個體生態、種群以及大熊貓主食竹類進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3年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森林生態系統。1980年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在臥龍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臥龍自然保護區地理條件獨特、地貌類型復雜,風景秀麗、景觀多樣、氣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險、峻、奇、秀于一體,還有濃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區內建有相當規模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繁殖場;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有國內迄今為止以單一生物物種為主建立的博物館的大熊貓博物館。
多年來,臥龍自然保護區著眼于建設一流的國家自然保護區目標,堅持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方針,積極開展保護、科研、社區建設等工作,使大熊貓為主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高山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工作中的“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幼仔成活難”的三大難關,人工繁殖大熊貓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經連續5年達到100%。圈養大熊貓總數達到80余只,占世界圈養種群的60%。同時也培養、鍛煉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貓科研隊伍。已出版學術專著8部,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有4項獲部、省科技成果獎,有5人次獲優秀科技論文獎。并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了大熊貓認養活動,保護區積極尋求對外合作,建立合作開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