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舞蹈
彝族的舞蹈多姿多彩,形式繁多,既有摹仿自然和社會生活,情節簡單,古樸渾厚的舞蹈;也有熱情奔放,動作繁復,韻律豐富的藝術性舞蹈;還有一些剛強激烈、動作夸張,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有獨舞、群舞和雙人舞,從所表現的場合來看,與婚喪節日禮儀和宗教祭祖等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而根據其性質和內容,可分為婚禮舞、喪葬舞、節日舞、祭祖舞、勞動舞、游戲舞、自娛性舞蹈等,不一而定。從內容看,有表現勞動生產和愛情生活的;有反映戰爭場面和宗教祭祀活動的;有再現民族風俗禮儀的。內容豐富,體現了彝族人民卓越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藝術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彝族舞蹈是彝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宗教、民族心理和審美趣味的綜合產物。
每逢喜慶假日和火把節,或收割完畢,農事稍閑的時候,彝族人民常在院壩里,草坪上,大樹下,聚眾踏歌。據《蒙化志稿》記載,遇節日或婚喪宴客“恒以笙簫夾男女踏歌時懸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吹笙居中,以一二人吹簫合之,男女百人圍繞唱土曲,其腔拍節皆視笙簫為起止”。巍山縣南約十公里的巍寶山文昌宮內,有一座文龍亭,亭墩右側壁上,有一幅踏歌壁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二百年前當地彝族人民踏歌的情景。這幅踏歌圖,約長一點二公尺。用黑、紅、黃、赭、藍等色繪成,上半幅清晰完好;下半幅由于水漬,已不太清晰。據該寺《巍寶山文昌宮魁神、金甲殿碑志》載,該寺建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此圖似為建亭時民間藝人所繪,技巧雖不高,但反映的內容值得重視,畫面的大致內容是:
遠山層疊起伏,近處有蒼松一株,枝干橫伸,盤虬如蓋。蒼松下,有寬闊的草坪,人們圍成圓圈,正歡歌起舞。圈內三人,一人吹笙,笙口向上,一人笙舉平肩,二人均右腳著地,左腳朝后抬起;另一人吹笛,抬左腳,三人均作奔舞之態,流動感較強。這是整個舞場的中心。其余舞者三、四十人,以這三人為中心,圍成圓圈,男女相雜,攜手起舞。圈頂男女二人面相向,戴笠帽,出腳揚手,舞姿生動;圈右多甩出右手,其中還有老者口咂長柄煙鍋,右下方二人在用煙鍋互相接火點煙;圈左松樹下男女牽手起舞,出左腳。圈外站立三人,一人彈琵琶,一人揚扇,一人吹笙,似在助興。整個舞蹈看來比較悠緩,自由。
參加舞蹈者,男多著長衫,外罩領褂(有黃有黑),有的戴氈帽,有的戴瓜皮小帽,有的著皮靴,有的打綁腿;女的著坎肩,系黑圍腰,多留辮,右上方一女子,黑衣,包頭,白麻布裙,著云頭鞋,是典型的彝族婦女打扮。來參加踏歌者似有群眾,亦有官員;有彝族,亦有滿族。
這幅壁畫,較真切地反映了二百年前巍山彝族打歌的情景,為我們研究彝族古代歌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彝族居住面廣而分散,支系眾多,多數世居山區,地理氣候各異,山川阻隔,交通閉塞,多種民族混合雜居,由于歷史的、地理的多種原因。在語言、服飾、音樂舞蹈、生活習俗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點,產生了彝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如各地壩區或半山區的彝族,長期與漢族雜居,較多地吸收了漢族文化,不僅本民族語言消失,而且服飾、習俗與漢族沒有大的差異。歌舞唱詞用漢語,彝、漢民族能同唱一支歌,同跳一曲舞。
世居交通閉塞的山區的彝族,與外界文化交流少,本民族的語言、服飾、習俗相對地保持得比較完整。由于山川阻隔所形成的隔山不同裝,隔河不同俗,給歌舞、音樂帶來除古樸粗獷的共性外藝術表現各具特色的地區風格。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對于保留有原始痕跡,古樸粗獷、鄉土氣味濃厚的民族民間歌舞,尤有探討、研究、升華的價值。
古往今來,火把節之夜的狂歡,不知驅走了多少煩惱和憂愁,不知帶來了多少歡樂和幸福,從古到今在火把節之夜傳唱的歌舞亦數不清,道不盡,它穿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制度的時空,從古傳到今,它展現的是彝族兒女戰勝各種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絕大多數青年男女都有喜愛歌舞的經歷。陌生人若是喜慶日子到彝鄉,定叫你看到歡歌達旦,讓你大飽眼福。彝族各地區各支系以歌舞歡慶火把節的情況都因地而異,有的地區有固定的山野坪地,有的地區有固定的“火把場”,有的地區則以村寨為單位來歡慶節日。
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的火把節以“所地”地區的布拖、普格兩縣最隆重,每年的火把節都要到野外固定的“火把山”去過,方圓幾十公里的人們都要來參加,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圣乍”地區與“所地”地區有所不同。圣乍地區雖然也有固定的“火把場”,但來參加的最多是附近的幾個村寨,除了斗牛、賽馬、摔跤、選美等之外,歌舞方面沒有表演時間較長的節目。從在野外的時間來看,“所地”地區一般要在野外露宿一至兩晚上,而“圣乍”地區一般舉行完第二天的各種活動后就有人自行回家了。火把節表演的文藝節目內容方面, “所地”地區比“圣乍”地區要豐富的多。
云南楚雄彝區的元謀、永仁、大姚等縣的彝族支系都有火把山。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三天三夜都要在火把山上過。所以每年都輪一個村來掌火即“火頭”。火把節開始時,首先要唱掌火歌。就是掌火者的歌手和來客的歌手對歌。本來每年掌火者都是每村的人,但唱詞中是以烏鴉為首的六種鳥和豪豬為首的六種獸,十二種動物來掌火。這十二種動物掌火的過程唱完以后,就開始唱沖門歌,由掌火者村寨里的人們手拉手圍成三道人墻,由客人們去沖。沖開三道人墻就叫沖開三道門,取得勝利。人們就開始飲酒,對歌,跳舞,撒火把,火把節的盛況就開始了,三天三夜,通宵達旦。沖三道什么門呢?在歌詞中反映的是,第一道草門,第二道石門,第三道鐵門。這是彝族古代社會中以火之勢戰勝自然的一種思想觀念。
彝區很多地方從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開始,在野外的火把山開展各種文藝體育活動,直到節日結束。
彝區各地在“火把場”舉行的活動項目,因地而異,五花八各具風彩,實難詳述,現選擇介紹部分節目如下:
?1.都荷舞
火把節期間婦女們跳的“都荷舞”是流傳在涼山彝族“所地”地區(以布拖、普格為代表。)的火把節期間的女子集體舞。彝族“都”即火,引伸為火把,火把節;“荷”意為唱,“都荷”即唱火把節。也有說“都格”, “格”即玩,玩火把。 “朵樂荷”為“都荷”歌唱中的特用襯詞,也引伸為“都荷”的意思。“再荷”,“再”為節日, “都再”為火把節, “荷”即唱火把節的統稱。由于彝族居住地區不同,火把節的稱呼不同而已。
都荷舞是涼山惟一保持古老習俗的一種舞蹈。都荷舞是只由女子參加表演的集體歌舞,由一人領唱領舞,其余舞者尾隨朝逆時針方向(有時則逆順交替)邊歌邊走。領唱一句,眾重復合應一句,如此重復表演。舞者一手持黃傘,一手牽著前人的荷包帶或前后互牽頭巾兩端,形成圓圈緩步而舞。由領舞者在前唱,其它人齊唱齊舞,場面非常壯觀。
一般是節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進行,以第二天為高潮。當盛大的賽馬、斗牛、摔跤等項目熱烈展開之時,姑娘們便悄悄涌人火把場的一角,自動圍成一個個圓圈,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二十人,或手拉著手,或互相牽著圍巾、三角包,形成一線串連,然后在一個領舞并領唱者的帶領下,右手舉著金燦燦的黃油布傘,踩著細碎而富有韻味的舞步,先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緩慢而悠閑地循環跳唱。領舞者先唱一句,眾人跟著重復合應一句,如此反復不已。
“都荷”的舞蹈步法簡單,其舞步為兩拍,先左腳向前右腳旁邁一大步為重拍,同時上身微向前傾;弱拍右腳向右旁邁一步,同時上身正直,微后仰,面對圓心或面向前進的方向。隊形主要以圓圈為主,極少數有成兩橫排的。道具則除了異彩紛呈令人眼花隙亂的漂亮服飾外,主要只有黃色油布傘、四方頭巾和三角荷包。
“都荷”舞蹈形式古樸簡單,與火把節的歷史一樣古老,具有早期舞蹈的集體圈舞踏地擊壤而歌的特征。相傳過去火把節期間,婦女們都要手拿一根約五尺長的剝一節樹皮留一節的花棍,在男人組成的夾道中穿行,不時用手中的花棍抽打摸她們的男人的手。又傳古時男人們狩獵歸來,婦女們便在火堆邊燒烤獵物,向圍在周圍的男人斟酒添肉,并圍圈而舞,以示慶賀,表示慰問。經過若干年的演變,才形成現在這種手持陽傘圍圈踏歌而舞的形式。
“都荷”雖無多樣的復雜的舞步和隊形的變化,但其情其景別致新穎,綠茵茵的草坪襯映著繁花般的黃傘,姑娘們微低著頭,含情脈脈地哼著心愛的傳統歌曲,踏著輕盈的步伐,情動于心,舞中含情,情中載舞,情與舞融匯一體,水乳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清新韻味,給人以山珍般的純樸和自然的美感。在火把節之時,婦女們可以自由地盡情地抒發,因而形成舞蹈時并不追求步伐上和形式上的復雜和技巧變化,在簡單的步伐中傳唱豐富的歌詞,反反復復,百跳不厭,樂此不疲。
2.達體舞
“達體”是涼山彝族民間一種古老的舞蹈。過去這種民間舞蹈一般是姑娘和小伙子在節日和閑暇時在場壩上或野外草坪上跳。一般是男女排成一行或排成兩行,以踏腳為主,兩手叉腰,原地踏向左一步向外一步,然后向前走三步向后退三步。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時代的前進,群眾性舞蹈——達體舞闖進了火把節的藝術舞臺,給古老的節日吹注了清新的時代的和風,增添了新的內容。
達體舞是從彝族民間舞蹈中提煉、規范和編制而成的一種集體舞蹈,它融彝族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為一體,采彝族傳統音樂之精華,并與現代歌舞融匯,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富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其音樂流暢優美,悠揚動聽,舞蹈動作簡煉明快,粗獷奔放,民族性和時代性有機結合,成為彝族現代文化中的一顆藝術明珠,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吸引著各族人民。近年來,達體舞象一股強勁的藝術旋風,吹遍大小涼山的彝族村寨,極大地豐富了彝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在一年一度的火把佳節上,更是成了壓軸戲,為古老的節日增添了新的藝術景觀。
3.少兒野餐
火把節第二天的另一種有趣活動是少兒野餐。當天一早,放牧娃們匆匆吃過早飯,就帶領本村寨的一批伙伴,每人背一布袋米飯(約二斤重),內裝一只煮熟的雞腿(腿腳相連),把牲口趕到山坡去放,平時幫別人家放牧的,這天去趕牧時,牧主都要送他一布袋飯和一只雞腿(或小豬頭半邊),因而有的牧童這天有收到四、五袋米飯和雞腿的。他們把牲口趕到放牧地,待鄰近村寨的伙伴們都到齊后,大家來到一塊比較平坦的草地上坐下來,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雞腿,比誰家的雞大,誰家的雞肥,誰家的雞腿長。比過之后,把飯和雞腿集中在一堆,不分你我,大家共同享用,這就是火把節少兒野餐。豐盛的野餐之后,大家圍成圈,開始了摔跤、狐貍守石子、老鷹抓小雞、斗牛等有趣的游戲活動。雖然他們未能參加隆重的慶祝活動,但其樂也融融。
文章來源: http://xc.aiketour.com/
【人間九寨】九寨溝+黃龍+畢棚溝+達古冰山休閑攝影拼車4日游 · 暢游人間天堂九寨,品川西雪山盛宴(4-8人精品小團)
¥1280起
【嗨玩·旅拍】川藏南線10天越野精品出游·天天發團·4-6人小團·海螺溝-理塘(丁真的家鄉)-稻城亞丁-然烏湖-米堆冰川-魯朗小鎮-南迦巴瓦-林芝-尼洋河風光-拉薩-羊湖
¥1000起
【漫步雅江畔·尋夢桃花源】西藏深度攝影8日游·純玩旅行·拉薩-布達拉宮-藏裝旅拍-林芝-雅魯藏布大峽谷-索松村-嘎啦桃花村-波密桃花溝-崗云杉林-巴松措
¥4980起
【藏地花事】川藏線·金川梨花·林芝桃花全景10日深度游·4-6人小團· 訪四姑娘山雙橋溝-金川梨花-丹巴藏寨-理塘(丁真的世界)-波密桃花溝-雅魯藏布大峽谷-嘎拉桃花村-羊湖-拉薩
¥1500起
【獨趣伊犁*賽里木湖+六星街+夏塔古道+庫爾德寧/吐爾根杏花溝+那拉提8日游】(2-6人團))
¥2499起
用戶皮榔頭 發表了點評
【杏會帕米爾* 慕士塔格冰川+白沙湖+瓦罕走廊+盤龍古道+塔莎古道+西極7日游】深入帕米爾高原后花園,在帕米爾高原赴一次杏花之約(2-6人團)司機小薩很專業,駕駛技術非常嫻熟,對山路和復雜路況都處理得特別穩,對于天氣變化和行程也安排很合理,讓我們感到非常安心。為人也很隨和,特別親切…
用戶ZOE 發表了點評
【環游九寨* 九寨溝+黃龍+都江堰+四姑娘山休閑4日游】 打卡東方的“阿爾卑斯山”,暢游童話世界九寨溝對本次旅程服務為五星好評:駕駛技術安全穩定,準時高效,服務態度周到細致,耐心解答,專業素質高,誠信守約而責任心強,全程旅途愉快
用戶what 發表了點評
【嗨玩·旅拍】川藏南線10天越野精品出游·天天發團·4-6人小團·海螺溝-理塘(丁真的家鄉)-稻城亞丁-然烏湖-米堆冰川-魯朗小鎮-南迦巴瓦-林芝-尼洋河風光-拉薩-羊湖川藏南線318行程評價:景色:很美,天氣好時很驚艷,天氣不好就讓人失落住宿:有些很好,有些較一般司機:熱情風趣幽默,車技一流
用戶And 發表了點評
【環游川西* 四姑娘山雙橋溝+墨石公園+姑弄村+魚子西+木雅大寺環線4日游】趣過山川,橫跨湖海,去看山去看世界,去看萬物眾生(2-8人團)此次行程里羅師傅不遠萬里忙奔波,不厭其煩待游客,只因天下多美景,眾里挑一交口絕。 導向天涯路漫漫,莫嫌他人問多多!由衷感激。
用戶紫葡萄 發表了點評
【人間九寨】九寨溝+黃龍+畢棚溝+達古冰山休閑攝影拼車4日游 · 暢游人間天堂九寨,品川西雪山盛宴(4-8人精品小團)感謝桃子在這次旅行中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服務,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難忘的旅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山水的美麗和魅力,一路上任勞任怨,把游客人身…
用戶全屋定制青姐136… 發表了點評
【人間九寨】九寨溝+黃龍+畢棚溝+達古冰山休閑攝影拼車4日游 · 暢游人間天堂九寨,品川西雪山盛宴(4-8人精品小團)師傅嚴倫很可愛,帶我去吃了很不錯的誠都家鄉菜,友善提醒不要隨便消費。是個質樸的大叔